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的《标准》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,尽管专业类之间各不相同,但《标准》内容基本一致,主要涵盖概述、适用专业范围、培养目标、培养规格、师资队伍、教育条件、质量保障体系、附录等8项内容。特别对各专业类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、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、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。同时,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基本办学条件、基本信息资源、教学经费投入等要求。《标准》还列出了各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。
据介绍,《标准》在研制过程中紧紧围绕三大原则,第一突出学生中心,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,创新形式、改革教法、强化实践,推动本科教学从“教得好”向“学得好”转变;第二突出产出导向,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,完善人才培养方案,优化课程设置,更新教学内容,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、社会适应度、条件保障度、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;第三突出持续改进,强调做好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,要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,及时评价、及时反馈、持续改进,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。
据悉,自2013年4月教育部委托92个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《标准》研制工作,前后历时4年多,先后组织了数百场工作研讨会和征求意见会,包括50多名两院院士在内的5000多名专家教授参与了《标准》研制工作。